内窥镜的检测最早是用于人体的医学检查,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进入工业检测领域,并出现专门的工业内窥镜。国内在20世纪70~8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工业内窥镜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产品内部多余物控制及一些零部件的质量检查。近年来,国内内窥镜检测己进入了实用阶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产品生产质量的控制,并发展成为一项专用的检测手段。
内窥镜检测是近年来随着内窥镜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检测技术。内窥镜检测需要使用工业内窥镜(简称内窥镜)作为检测工具,工业内窥镜是为了满足工业复杂使用环境要求而专业设计生产的。根据制造工世特点,我们一般把内窥镜分为直杆镜、光纤镜、视频镜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性能比 较见表一:
影响内窥镜检测的主要因素有:
1. 照明条件。内窥镜检测大多使用内窥镜自带光源进行照明。一般条件下,要求内窥镜检测照明光源色温不低于5600K,照明强度不低于2600lm。
2. 探头位置与角度。通常在距离检测区域5~25mm范围内观察图像的效果最好,因此往往需要内窥镜探头尽量靠近观测点。探头与观察物平面在45゜~90゜范围内都可以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反复改变探头与观察点的 位置与角度找到合适的观察位置,并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
3. 通道。选择通道时应尽量靠近需要检测位置,选择进入长度最短的通道,尽量减少探头需要弯曲的次数及程度;首先考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的通道;优先选择宽阔的通道;推荐使用工装,保证探头在产品通道中的正确方向;应采用边观察边通过的方法在通道中行进。
4. 图像的畸变。通过透镜观察物体产生的变形现象,随着从透镜中心到边缘距离的增大,图像发生畸变。图像的畸变会对缺陷的判断及测量产生影响。直杆镜、光纤镜观察时图像的畸变较大,视频内窥镜可通过计算机进行较正。
5. 分辨率、放大倍数、可检测最小缺陷。这些都是内窥镜自身的技术指标,可直接影响到探测的结果。
6. 物体表面的反射率。不同的物体表面有不同的反射率,和物体的材料和表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系。因此,实际检测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内窥镜照明的强度以便得到清晰有用的结果。
内窥镜的种类较多,不同种类内窥镜适用范围不同。除了要考虑内窥镜的类型外,在具体选用时还需要考虑探头直径、长度、可视方向、焦距等技术指标, 同时由于内窥镜的使用环境复杂,需要考虑其防水、防油、耐腐蚀、耐磨等性能。通常要根据具体的检测对象位置及要求来确定使用内窥镜的种类,至少要考虑检测 的位置、方向、最小分辨率要求、通路、测量记录等,复杂产品往往要求使用多种型号配合使用。通常我们认为:直杆镜使用方便、耐用、成像效果好,多用于不需 要弯曲,检测范围在500mm以内的产品,适用于直孔的检测。视频镜功能多,使用灵活,可靠性高,适用性广,适用于各种内部结构复杂的产品或需要进行定量 检测、对比分析的场合,但由于制造技术的原因,探头上的CCD芯片不可能造得很小,使探头直径难以小于4mm。视频镜可取代直杆镜、光纤镜使用。光纤镜易 损坏,使用寿命短,且清晰度较差,成像效果及弯曲性能远逊于视频镜,但其直径可以制造的很细,多用于内径4mm以下,视频内窥镜无法检测的产品。
最新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