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单位制(SI)
SI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所采用和推荐的一贯计量单位制: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以六个基本单位为基础的单位制称“国际单位制”,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第七个基本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SI)
SI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所采用和推荐的一贯计量单位制: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以六个基本单位为基础的单位制称“国际单位制”,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第七个基本单位。
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石油。原油经炼制加工后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蜡、沥青、石油焦等石油产品。了解石油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对于原油加工产品使用以及石油的综合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从石油中可生产出千余种产品,根据石油产品的特征和用途,可以分为六大类(GB/T498—87):燃料(F)、溶剂和化工原料(S)、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蜡(W)、沥青(B)和石油焦(C)从数量上看,燃料占石油产品的90%左右甚至更多,用量最大,其中又以发动机燃料为主要产品。润滑剂仅占石油产品的5%左右,但其品种和类别却极其繁多。不同类型的石油产品采样方法有差别。
一、油品分析的特点和标准化的意义
油品分析方法多为条件性试验方法,也就是说,在石油及其产品分析时必须严格按照方法中规定或限制的条件进行测定,即按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测定,所得的数据才是有意义的、有可比性的,才能被公认,否则毫无意义。条件性试验是油品分析方法的一大特点,为了统一分析方法,使分析的条件限制变成能发生权威作用的条款,在仲裁时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制定一系列统规定或公认的试验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方法标准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力量得到了不断地充实和提高。化验分析战线上的广大职工,不仅需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也迫切需要从基础理论和现代化分析技术水平上迅速得到提高。
一、 什么是油液监测
设备润滑与磨损状态监测(以下简称油液监测)是设备开展润滑管理、设备状态维修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提高设备可靠性、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设备润滑与磨损状态监测(以下简称油液监测)是设备开展润滑管理、设备状态维修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提高设备可靠性、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近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油液监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2全国油液监测智能系统及其应用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研讨会上主要探讨了在线油液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动向,分析讨论了在线油液监测技术应用实例,为油液监测技术科学工作者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向。
1、背景介绍
中央研究院某项目在使用某油品作为燃烧油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堵塞管道,延误工期,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经多方考察,初步认为是油品中机械杂质过多造成。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今后在油品采购过程中需要监测其中机械杂质的含量,因此,分析组需要开发相关方法对油品中机械杂质的含量进行测定。使用油品分析仪检测为其项目常规控制手段。